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the ‘醫療’ Category

蟠尾絲蟲(Onchocerca volvulus)是一種血絲蟲,其感染會引起蟠尾絲蟲症(Onchocerciasis)。 蟠尾絲蟲進入人體後會鑽到皮下組織,形成結節,造成皮膚發炎搔癢的症狀。它在皮下結節裡產卵孵化成微絲蟲(microfilariae),會隨著淋巴或血液跑到全身各處,若到了眼睛,可能造成眼角膜發炎硬化而不透光,進而失明。它是由黑蠅(蚋,Black fly)傳染。因為黑蠅在熱帶非洲河邊較常見,又會引起眼盲,所以又叫做河盲症(river blindness)

https://www.cdc.gov/dpdx/onchocerciasis/index.html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mRNA指揮細胞製造蛋白質,科學家想要利用mRNA來治療疾病已經有大約30年的歷史。

問題是體外的mRNA進到人體會引起很強的免疫反應,讓體外合成的mRNA無法應用在人體。這問題後來被Dr. Drew Weissman與Dr. Katalin Karikó兩位學者解決了。說穿了很簡單,他們用了修飾過的核甘酸(nucleotides)–pseudouridines (假尿苷),mRNA就不再具有免疫源性,但仍保有指揮細胞製造相關蛋白質的能力。從此利用mRNA來當作藥物治療疾病或當作疫苗預防疾病變成了可能。

2020年12月23日,Dr. Drew Weissman與Dr. Katalin Karikó一起接受了mRNA疫苗注射。

延伸閱讀:

mRNA Biology Pioneers Receive COVID-19 Vaccine

Incorporation of pseudouridine into mRNA yields superior nonimmunogenic vector with increased translational capacity and biological stability

Read Full Post »

2020年4月6日,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住進了聖湯瑪士醫院(St. Thomas Hospital)的加護病房因為他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聖湯瑪士醫院,是Guy’s and St Thomas’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所屬的一家大型教學醫院。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為醫療科學學術中心國王醫療合作聯盟的成員。聖湯瑪士醫院、蓋伊醫院、及國王學院醫院皆為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OLYMPUS DIGITAL CAMERA

Photographer and original uploader was Adrian Pingstone at en.wikipedia.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大約在1871年的日本,有人描述了一種"夏日腦炎",當時全世界的人都還完全不懂病毒,當然也不了解這種夏日腦炎的病因。歷史記載,大約在最早的描述50年以後,日本又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腦炎流行,超過6000人被感染。

再過了10年,藉由感染猴子的動物實驗,證實找到了一種會引起這種腦炎的病原體。這病原體後來被確認是ㄧ種病毒,因為這病毒最早是在日本被日本的學者發現,所以就被命名為日本腦炎病毒。當時,能以自己的名字或自己國家的名字當作疾病或病毒的名稱,算是一件光榮的事。日本腦炎在中國叫做流行性乙腦,並不叫日本腦炎。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埃及有一條很有名的河流,叫做尼羅河(Nile)。尼羅河上游有兩條起源(下圖),一條來自於於烏干達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以及其許多遍布於盧安達(Rwanda)、蒲隆地(Burundi)、坦尚尼亞(Tanzania)的支流,叫做白尼羅河;另一條來自衣索比亞的Lake Tana,叫做藍尼羅河。 尼羅河及其支流流經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剛果、肯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Eritrea)、南蘇丹、蘇丹等國,最後於埃及注入地中海。

390px-River_Nile_map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1740年,德國醫生Friedrich Hoffmann詳細描述了一種疾病的症狀,病人會輕微發燒、淋巴腺腫大、皮膚起紅疹等。之後,1752年de Bergen與1758年Orlow兩位醫生也陸續描述了類似的病人,不過當時他們都以為這個病和麻疹(measles)或者猩紅熱(scarlet fever)是同樣或類似的。由於這幾位描述這個病的醫生都是德國人,所以這個病就被稱為German measles(德國的麻疹)。1814年George de Maton明確提出German measles (此時還沒有rubella的名稱)是ㄧ種獨特的疾病,是不同的於麻疹(measles)猩紅熱(scarlet fever)等同樣會發熱與起紅疹的病。而George de Maton也是德國的醫師。

Rash_of_rubella_on_back_(crop)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1976年非洲的剛果共和國與蘇丹流行著一種嚴重的出血性疾病。一開始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病。

_76297645_ebola.investigation.piot.1976copy (圖片出自BBC)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1947年間,美國紐約州部分城鎮發生小兒痲痺流行。1948-49年間,美國紐約州衛生局一位名叫Gilbert Dalldorf的科學家,在研究小兒痲痺病毒的時候,很想要找到簡單的培養病毒的方法,在當時小兒痲痺病毒只能用猴子培養,既昂貴又麻煩。

Gilbert和它的同事後來成功利用乳鼠(Suckling mice)培養出病毒,一開始他們以為是小兒痲痺病毒,卻發現這病毒在老鼠體內的分布與其他小兒痲痺病毒不同,而且無法以抗小兒痲痺的抗體中和。他們覺得他們找到了一種與小兒痲痺病毒不同的病毒,1948年寫成論文發表在Science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黑寶

今天看到黑寶在阿拉斯加幸福快樂的居家生活近照,真的替他感到開心,也才驚覺他已經11歲了。

img-20190507-wa0005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cochlear implant)的患者,發生細菌性腦膜炎的機率較高,這類病人若合併有顳骨或其他顏面結構異常,感染腦膜炎的機會就更高了。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其次是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lfuenzae)與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因此建議這類患者在手術前先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兩歲以下兒童應依標準時程盡快完成13價接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若年齡為6-10個月可考慮自費多打一劑。兩歲以上兒童應再多打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曾感染過肺炎鏈球菌者,仍應完成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B型嗜血桿菌疫苗
所有兒童都應依標準時程接受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其中便含有b型嗜血桿菌 (Hib) 疫苗。漏打的人應依標準建議補打完成。五歲以上就不必再打b型嗜血桿菌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國內尚未正式引進這個疫苗,好在國內兒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的個案不多。國外的研究也顯示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兒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的機率並沒有較一般兒童高,所以這類兒童不一定要打這個疫苗。青少年或成人可考慮自費施打這個疫苗。

Read Full Post »

鐵肺

1952年Paul Alexander在美國當年的小兒麻痺大流行中被感染,那時他六歲。在發病六天之後,他脖子以下都不能動了,包括呼吸。從那時起,他大部分時間都必須依賴鐵肺幫助他呼吸。盡管辛苦,Paul仍舊讀完了法學院,當上了律師。現在,他已經71歲。


圖片出自GIZMODO/The last of the iron lungs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小朋友打完疫苗,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是注射處出現紅腫。大部分的紅腫是一種免疫反應,打進去的疫苗造成了免疫細胞強烈的反應,導致局部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這一類的紅腫沒有什麼大礙,一兩天就會自動消退。但是,有時候紅腫範圍很大,讓人看了很害怕,擔心是細菌感染造成之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如果不加以治療,恐有繼續蔓延甚至變成敗血症的危險。

如何區分疫苗注射後之(無菌性)局部紅腫反應蜂窩性組織炎?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
愛滋病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但是社會對愛滋病的恐懼仍讓愛滋病毒感染者過得很辛苦。
在台灣,很少有兒童感染愛滋病毒,絕大部分母子垂直感染已經被預防掉。青少年被感染的風險卻仍舊存在。

1480499927425_1_1

僅在世界愛滋病日,表達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支持,也對研究愛滋病毒、照顧愛滋病患者的醫療人員致上敬意。

延伸閱讀:
世界愛滋病日
worldaidsday.org

Read Full Post »

最近流感疫苗與猝睡症(narcolepsy)的關係又被人提出來,搞得大家有點緊張,連基因檢驗都有人在問。
其實台灣用的流感疫苗並沒有增加猝睡症的報告,有此關聯性的是一種含有ASO3佐劑的2009年H1N1新流感的疫苗(Pandemrix),這種流感疫苗並沒有引進台灣。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ROR指的是Reach out and Read

兒科醫師站在守護孩童身心健康的第一線。弱勢家庭的孩子從出生後就面臨教育、文化資源不足的現象,兒科醫師是否有機會協助改善這些孩子的未來?

對於弱勢族群而言,到醫院診所接受預防注射的時間,可能是他們最接近兒童照護資訊來源的機會。到醫院打預防針的時間,也是醫師實踐ROR絕佳的場所。透過閱讀,可以提升幼兒語言發展和閱讀能力,縮短日後學業落後的差距,這對弱勢家庭的兒童至為重要。另外,藉由鼓勵家長經常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過程,原本沒有閱讀習慣或教育程度較弱的家長,其閱讀能力也會跟著進步,連帶得家庭教育的功能跟著增強

今年六月,台灣兒科醫學會特別發表了一份聲明稿 「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 」,代表台灣的兒科醫學界也越來越多人認同以推廣閱讀來提升弱勢家庭兒童的教育問題。台灣也應該有ROR。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茲卡(Zika)病毒正在中南美洲蔓延,許多國家也都發現病例,根據WHO的報告,至2016年2月,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或地區曾發現有本土的茲卡病毒感染,境外移入的更多。台灣也有一名來台工作的泰籍男性在入境時被檢出感染茲卡病毒。同時,有6個國家或地區(Brazil, French Polynesia, El Salvador, Venezuela, Colombia and Suriname)發現許多新生兒患有小腦症(microcephaly)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 syndrome)個案也明顯增加了。

Microcephaly-comparison-500px

From the Wiki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關於這個問題,美國2014年的愛滋病毒治療指引寫得很清楚:

Breastfeeding is not recommended for HIV-infected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those receiving cART (AII).

US recommendation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報載國建署說要! 甚至說吃母奶可以預防愛滋病毒的母子垂直感染

未命名3

我覺得這事情可能有一點誤會,需要一點解釋。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昨天去餐廳吃飯,八點半一到餐廳就把燈關了,原來昨天是3/28世界關燈日。大家為了節約能源愛地球,特別在世界地球日晚上關燈一小時。

其實很多傳染病都有世界日。例如: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螢幕快照 2014-10-28 下午11.54.51

1954年,美國、加拿大、和芬蘭進行了一項超大規模的臨床試驗,650,000名兒童接受了沙克疫苗注射、750,000名兒童接受了安慰劑、400,000名兒童什麼都沒打(對照組)。整個臨床試驗受試者超過一百八十萬人,也動員了超過三十萬名工作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志工等等。當年受試者皆獲得一張Polio pioneer的證書。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螢幕快照 2014-10-25 上午12.15.28
上圖出自一篇NEJM的文章,根據這篇Benno Kreuel和Dominic Wichmann等德國人寫的文章,伊波拉病人體內的病毒可以存活很久: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以下故事內容大部分來自這裡(The Economist)這裡(The Steelfirst)Patric SawyerArcelorMittal派在賴比瑞亞的員工,今年7月9日他回報他的老闆,他接觸到了死於伊波拉病患(家人)。他的公司要他不要上班,並通報賴比瑞亞的衛生單位,他被要求留在家中接受監控。後來,Patric Sawyer以參加會議為由申請搭機前往奈及利亞獲准,在7月20日抵達奈及利亞首都Lagos不久,Patric整個人就病重崩潰了,7月25日便死於伊波拉病毒感染。Patric被認定是把伊波拉病毒帶到奈及利亞的指標個案,傳染給了至少19個人,其中8人死亡。

奈及利亞有一億七千萬人口,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Lagos是奈及利亞第一大城,有兩千萬人口,是非洲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許多跨國企業在非洲的營運總部所在地,每天有數千名旅客進出Lagos國際機場,前往歐亞美各州。事件之初,許多專家擔心奈及利亞若無法有效控制伊波拉病毒的散播,將導致伊波拉病毒全球性的大流行。 令人驚訝的是,不像其他遭伊波拉病毒肆虐的西非國家,奈及利亞成功控制了伊波拉病毒的散播。他們怎麼辦到的?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以下文章出自這裡,作者是聯合報記者楊欣潔。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宣布放寬公費肺炎鏈球菌標準,由原本的二到五歲兒童,下降到一至五歲,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近來出現一股「緩打潮」,有部分父母想等到小孩一歲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但這可能讓嬰兒暴露在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中。

誤判病情 最怕出現併發症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最近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告,小兒麻痹是當前全球公共衛生上的一大緊急威脅。
今年(2014)一月到四月(這應該是小兒麻痹的淡季),已經有三起小兒麻痹病毒跨國傳染的事件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地區傳出:中亞的巴基斯坦傳到阿富汗,中東的敘利亞傳到伊拉克,以及非洲的柯麥隆傳到赤道幾內亞。小兒麻痹的專家們擔心,一旦進到小兒麻痹的高流行季節(夏天),將會有更多的個案傳出。

Countries exporting polio

Svalbard Spa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tarctica South Georgia Falkland Islands Bolivia Peru Ecuador Colombia Venezuela Guyana Suriname French Guiana Brazil Paraguay Uruguay Argentina Chile Greenland Canad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rael Jordan Cyprus Qatar United Arab Emirates Oman Yemen Saudia Arabia Iraq Afghanistan Turkmenistan Iran Syria Singapore China Mongolia Papua New Guinea Brunei Indonesia Malaysia Malaysia Tiawan Philippines Vietnam Cambodia Laos Thailand Burma Bangladesh Sri Lanka India Bhutan Nepal Pakistan Afghanistan Turkmenistan Tajikistan Kyrgyzstan Uzbekistan Japan North Korea South Korea Russia Kazakhstan Russia Montenegro Portugal Azerbaijan Armenia Georgia Ukraine Moldova Belarus Romania Bulgaria Macedonia Serbia Bosonia & Herzegovina Turkey Greece Albania Croatia Hungary Slovakia Slovenia Malta Spain Portugal Spain France Italy Italy Austria Switzerland Belgium France Ireland United Kingdom Norway Sweden Finland Estonia Latvia Lithuania Russia Poland Czech Republic Germany Denmark The Netherlands Iceland El Salvador Guatemala Panama Costa Rica Nicaragua Honduras Belize Mexico Trinidad & Tobago Puerto Rico Dominican Republic Haiti Jamaica The Bahamas Cuba Vanuatu Australia Solomon Islands Fiji New Caledonia New Zealand Eritrea Ethiopia Djibouti Somalia Kenya Uganda Tanzania Rwanda Burundi Madagascar Namibia Botswana South Africa Lesotho Swaziland Zimbabwe Mozambique Malawi Zambia Angola Democratic Repbulic of Congo Republic of Congo Gabon Equatorial Guinea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ameroon Nigeria Togo Ghana Burkina Fassu Cote d'Ivoire Liberia Sierra Leone Guinea Guinea Bissau The Gambia Senegal Mali Mauritania Niger Western Sahara Sudan Chad Egypt Libya Tunisia Morocco Algeria

Map Legend: 1%, 3 of 263 Territories
 Yellow 


CameroonPakistanSyria

Your map description


聯合國目前建議小兒麻痹的輸出國(巴基斯坦、敘利亞、喀麥隆,如上圖)採取以下的措施: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英國的疫苗與免疫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Vaccination and Immunisation, JCVI)最近建議所有的兒童於2, 4, 12個月大時施打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Bexsero® meningococcal B vaccine)

men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屬格蘭氏陰性細菌,可以分成A, B, C, E, H, I, K, L, W, X, Y, Z等等血清型。臨床上主要會引起腦膜炎與敗血症;也會造成肺炎、心肌炎、心內膜炎、關節炎、結膜炎等等。主要是飛沫與接觸感染,潛伏期約2-7天。腦膜炎雙球菌感染進展快,死亡率高,是一種可怕的疾病。感染者的皮膚常常會出現壓了不會退色的紅紫色疹子(左圖)。

UK epi2自1999年起,英國建議18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接種C型腦膜炎雙球菌(MenC)疫苗,2005年起更推廣到25歲以下成年人。從右圖中可以看出,成效卓著,1999年以後C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快速且大幅度減少。

雖然C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成功的獲得了控制,但是其他血清型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仍然存在。每年仍有上千名實驗室確認的個案。
2002年以後英格蘭與威爾斯的侵襲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幾乎都是B型造成的,如下圖。

epi in UK
臨床試驗顯示,B型腦膜炎雙球菌(MenB)疫苗(Bexsero®)的保護效力大約有八成。英國這項MenB疫苗的施打建議,預計每年可以預防英國至少數百名嚴重的B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Read Full Post »

近日新聞報導有一位懷有七個月身孕的媽媽到韓國旅遊,不慎跌倒後早產在韓國的醫院的接受緊急的醫療。住院兩天費用需要台幣42萬,早產兒寶寶的照顧費用預估更超過台幣兩百萬。

網路針對這個事件的討論已經很多,很明顯的台灣多年來因為實施健保制度,醫療費用遠低於先進國家,國人應該要珍惜並慎用醫療資源。另外,健保制度對海外醫療也有給付,但是並非來者不拒,僅限緊急醫療並依國內給付標準給付(所以一定不夠)。

健保署負責國內龐大醫療保險費用的徵收與分配,對於國人健康維護與醫療機構的健全發展責無旁貸。健保署大可藉此天賜良機強力宣導相關觀念給國人了解,以期健保能永續經營,很可惜健保署對民眾宣導的作為顯得很消極而且不足

延伸閱讀:
吃米不知道米價
杜媽咪在首爾的家
韓接生費比台貴10倍 保溫箱貴3倍

Read Full Post »

請記得標準劑量是早晚各兩劑(兩個藥囊),總共用五天。

Read Full Post »

每年的9/28是世界狂犬病日(World Rabies Day)。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Painting showing opisthotonos in a patient suf...

Painting showing opisthotonos in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tetanus (Photo credit: Wikipedia)

以下是最近在臉書有關破傷風的問答,節錄在此跟大家分享:

1. 問: 七個月大嬰兒,被異物割傷,傷口明顯且不乾淨,在局部處理之後,要打toxoid 嗎?已接種過三劑五合一疫苗了。

答: 先正名: toxoid=tetanus toxid=破傷風類毒素;TIG=tetanus immune globulin=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AT=tetanus antitoxin。toxoid是主動免疫,TIG與TAT是被動免疫。五合一疫苗就含有破傷風類毒素(tetanus toxoid),如果已經打過至少三劑五合一疫苗(或含有tetanus toxid的疫苗),而且最後一劑距離10年以內,則不必再打tetanus toxoid。如果傷口很大很髒的話,可以提高標準到五年,超過五年就追加toxoid。如果未完成五合一疫苗,或不確定有沒有完成,就建議追加toxoid。此時對於較大較髒之傷口,還要加打TIG。

2. 問: 急產在家自行斷臍的足月新生兒要打toxoid 嗎?

答: 在neonatal tetanus盛行率高的國家,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的方法是孕婦打toxoid,以及生產過程中器械與臍帶要適當消毒;孕婦若沒有打過破傷風toxoid,懷孕期間需至少接種2劑toxoid,2劑間隔4週,第2劑要在生產2週以前完成。新生兒破傷風潛伏期3-28天,大多在4-14天大發病,出生後打toxoid恐怕已來不及。台灣因盛行率低所以不建議例行打,若是高度懷疑可以打toxoid加TIG。

延伸閱讀:

1. 新生兒破傷風/衛生署疾管局

2. 破傷風/衛生署疾管局

Read Full Post »

全球各種新興與再浮現傳染病一再出現,而且跨國旅行與貿易的發達讓這些傳染病大量而且快速傳播到全球,為因應這些現象帶來的健康威脅,WHO的194個會員國,於2005年同意簽暑新(2005年)版的世界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目的在促進各個國家、區域、以及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2007年6月15此條例正式生效,對全球194個國家具有約束力。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圖片出自這裡)

兒童是容易遭受流感病毒感染的一個族群,兒童感染流感以後也比較容易併發重症甚至死亡。每年冬天都有很多兒童感染流感,上圖是美國CDC所作的統計,內容是與流感相關的兒童死亡人數。很明顯每年冬天都有一個高峰,2009年H1N1流感來得特別早,死亡人數也特別多,其他年份死亡的高峰都是出現在冬天。
這幾天天氣特別冷,預期流感會越來越多,大人小孩要特別小心。

Read Full Post »

台灣兒科醫學會最近發表了一份寶寶發燒的處置建議,可以供家長們參考。
兒童發燒處置建議

發燒是兒童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每每帶給爸媽很大的壓力。
其實發燒是身體抵抗病菌感染的方法。在有病菌入侵人體的時候,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設法對抗它。免疫系統對抗病菌的第一步就是分泌一些細胞激素,用這些細胞激素傳遞訊息(好像防空警報一樣),通知體內的白血球與其他組織細胞趕快活化起來。這些細胞激素也會讓體溫升高,體溫升高的時候,體內的代謝功能與細胞的活性都增強了。在大多數時候,發燒讓免疫系統戰勝病菌的機會增加

當然,發燒也有壞處。當高燒的時候,寶寶可能會頭痛或全身不舒服,年紀較小的寶寶甚至有可能會抽筋(熱痙攣)。所以一般是建議若寶寶體溫燒到一個程度(38.5度)以上就可以給他吃退燒藥。身體代謝率的增加也會加重心肺的負擔,患有心臟病或肺臟病的寶寶可能會負荷不了,這些人就比較需要積極的退燒。其他相關的建議就請看上面提到的處置建議囉。

Read Full Post »

快不一定好

敗血症、瘧疾等在非洲非常的常見,是非洲兒童的主要殺手。非洲的醫院裡常見焦急無助的父母帶者虛弱的小孩到醫院就診,小孩四肢冰冷潮濕,心跳快速而微弱。
醫生面對這樣的情況,本能的反應就是給予大量的靜脈輸液。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這是旅美兒科前輩游正中醫師所寫的文章,原本刊登在「兒科最前線」雜誌。游醫師於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赴美,在美國大學與基層服務了將近40年之後返國服務。在參加了一場兒科學術研討會之後,寫下了以下感想。個人覺得頗發人深省,轉載全文如下。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WHO WHD
今天(4月7日)是2011年的世界健康日(World Health Day),今年的主題是控制細菌抗藥性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毫西弗(mSv)

「毫西弗」恐怕是最近新聞最常出現的名詞之一。原來毫西弗是游離輻射的計量單位,就是千分之一個西弗(sievert),英文叫做millisievert (mSv)。
以下是我看過最清楚的圖說了。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HIV的3D模型

很精彩的HIV 3D模型。根據許多病毒學、分子生物學、X-ray與NMR分析畫出來的3D圖,非常漂亮。

Read Full Post »

不做研究,不可能把醫生當好?
無意間看到這篇好文,與大家共享!

我覺得醫界應該也要有類似的反思。

好友毓澤看到「反對獨尊SSCI SCI等指標 找回大學求是精神」連署,對於許多連署人意見中,對於「教學vs.研究」的粗糙對立,無法認同,在其FB提出兩點基本信念:(1)「不做研究的老師,絕不可能把書教好」,(2)「受學生歡迎不等於書教得好」。因此毓澤認為,「學生需要的是會教學還是會做研究的老師」是「學院內某些長期不事生產的既得利益者提出的假問題」。這段發言,引起極熱烈的對話,特別是與黃厚銘的交鋒。我自己認為,毓澤以利落文字拆解當前一種主流說法的邏輯基礎,甚為精彩!點出某些怠惰學者搭順風車,亦有所據!不過就命題論命題,我邏輯上無法同意(1),能認同(2),卻也有一些提醒: 1. 先討論第一個。「不做研究的老師,絕不可能把書教好!」我遲疑的地方有二:什麼叫「研究」,什麼叫「把書教好」? 1.1 研究,毓澤界定(註一)要有「產出」。那什麼又算「產出」?從形式條件的嚴格到寬鬆,姑且列出五種級別:一、名列SSCI/TSSCI的出版,二、具有評審機制的出版,三、公開可供檢驗的出版(當代是否包括網誌部 … Read More

via Patterns of Mind

Read Full Post »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世界愛滋病日

今年的國際愛滋病日(12/1)又到了。
去年(2009)的世界愛滋病日前夕,美國的白宮掛起了一個超大型的紅色綵帶,彰顯美國政府重視愛滋病感染議題,同時願意擔任相關議題領導者角色的立場。
從事愛滋病相關防治與研究的人,看到白宮以這樣的動作作這樣的宣示,一定感到無比的鼓舞。

Read Full Post »

我知道你一定聽過71型腸病毒,但是你有聽過109型腸病毒(EV109)嗎?

最近非洲的剛果發生小兒麻痺流行,至少有409名個案,其中169人(41.3%)死亡。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小兒麻痺流行,死亡率也出奇的高。典型的病例是先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然後下肢肢體無力,接著下肢無力的現象可能往上延伸,最後出現呼吸與心臟的衰竭而死亡。研究人員從病人身上取得的檢體當中偵測到腸病毒,進一步分析其5’UTR, VP1, 3D的序列後證實它屬於第一型小兒麻痺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也是一種腸病毒)。不過,在其中一位死亡病例的檢體中找不到小兒麻痺病毒,卻在其糞便檢體中偵測到一株特別的enterovirus C,其VP1基因序列與109型腸病毒(EV109)有75%的相似度,其3D基因與109型腸病毒(EV109)有90%的相似度。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分析這隻病毒,是不是環境中演化出新的腸病毒,目前不得而知。

目前第二型小兒麻痺病毒的流行已經不復見到,但是偶爾有第一型與第三型小兒麻痺病毒的流行。研究發現,過去十年全球各地的小兒麻痺流行都是來自於四個國家:阿富汗、印度、奈及利亞、與巴基斯坦。換句話說,只有這四個國家還有「土產的」小兒麻痺病毒,其他國家出現的小兒麻痺個案都屬「境外移入」。在聯合國的資料裡,剛果在西元2000年就已經沒有本土的小兒麻痺病例。對全世界絕大部分的國家來說(包括台灣),雖然目前沒有小兒麻痺病毒的流行,小兒麻痺疫苗的使用仍不可以鬆懈。

延伸閱讀:
Type 1 wild poliovirus and putative enterovirus 109 in an outbreak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Congo, October-November 2010

Human Enterovirus 109: a Novel Interspecies Recombinant Enterovirus Isolated from a Case of Acute Pediatric Respiratory Illness in Nicaragua

Read Full Post »

最近台灣出現了第一例含有NDM-1基因的多重抗藥性細菌,是在一位倒楣的攝影記者身上。有人說為了避免這種超級細菌散播,應該高規格地把他隔離,用抗生素把他身上的超級抗藥性細菌殺光光再讓他回家。

我說要把它殺光光恐怕有困難,因為它是多重抗藥性細菌啊!雖然仍有少數抗生素對它有效,但是它的抗藥性比其他的細菌更多更強,那麼在把它殺掉以前,其他細菌可能已經死得更快,這時不但不能把多重抗藥性細菌殺光光,反而是幫它一個大忙,怎麼說呢?

關鍵的觀念在於細菌的世界也是一種生態,生態會自然尋求達到平衡。簡單的講,細菌之間會互相合作也會互相競爭。因為環境的空間、養分等等是有限的,當細菌數量多到一個程度以後,就不能繼續無限制的增生,此時細菌就會互相競爭,爭奪有限的空間與養分。競爭的結果,部分細菌的生長會受到抑制,無法繼續生長,甚至被迫死亡。具有抗藥性的細菌不見得具有生存上的優勢,除非它們生長的環境裡有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不具抗藥性基因的細菌很容易就被殺死了。此時等於是幫助具有抗藥性基因的細菌清除競爭對手,它反而容易坐大。所以,想要使用抗生素把抗藥性細菌殺光光是很單純的想法,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我用以下的圖示來說明:

這是一群細菌(綠色圈圈),就假設是大腸桿菌好了,快樂的生活在某人的腸道裡。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兒童的愛滋病毒感染在台灣還算不太常見,不過也有少數嬰兒經母子垂直感染或青少年經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議題,這次亞洲兒童感染症大會(5th ACPID)也安排了一場相關的研討會。另外請到美國CDC的專家談愛滋病毒疫苗的研發。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更多ACPID的精彩節目與題目請看這裡這裡

Read Full Post »

流感(influenza)在兒童感染症當中可以算是當代顯學,因為它很嚴重而且很常見,它有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可是有時候很有爭議性。本屆亞洲兒童感染症大會(5th ACPID)將於9/23起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會特別安排了多場流感相關的演講、研討會、海報展示。內容包括流行病學、臨床診斷與治療、抗病毒藥物、流感疫苗安全等等。內容豐富且精采,機會難得,請勿錯過。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NDM-1不是細菌名稱

NDM-1是一種抗藥性基因,也可以說是該基因所產生的酵素,全名叫做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 。metallo-beta-lactamase(MBL)是由細菌分泌的酵素,會分解beta lactam類的抗生素。它可以分成很多種類,有各種名稱與編號,例如VIM-1/VIM-2等等。比較強的beta-lactamase可以分解新一代的beta-lactam抗生素: carbapenem,所以也叫作carbapenemase。 NDM-1因為是2009年底在印度新德里發現的一種新的beta-lactamase,所以被命名為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NDM-1)。

NDM-1主要存在於各種格蘭氏陰性細菌,尤其是腸內菌屬的細菌(Enterobacteriaceae),例如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等等。細菌一但含有這種抗藥性基因,所有的beta-lactam類抗生素都對它沒有效,所以這些細菌常常被形容為superbug,超級細菌。可能有效的藥物只剩下 tigecycline與colistin(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最近兩劑型的輪狀病毒疫苗Rotarix被人發現遭到一種豬環狀病毒第一型(porcine circovirus 1)污染,讓我聯想起從前小兒痲痹疫苗遭SV40病毒污染這件事。SV40是一種猴子體內常見的病毒,它在很多種猴子體內都可以找到,但是它並不會讓猴子生病。
1
(這就是SV40,圖片出自這裡)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已經好幾天了,台北101的牆面亮出了End Polio (終結小兒麻痺)幾個字。
看了有一點點感動,因為從這裡可以感受到台灣還是有人關心公益。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辦國際會議是很辛苦的,一年辦兩次國際會議則是非常非常的辛苦。
我們今年就要辦兩次國際會議,一次在四月,叫做第六屆ASPR-Asi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Research。另外一次是九月份的第五屆ACPID-Asian Congress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這個會將是亞洲與兒童感染症相關會議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場。將在2010年9月23-26於台北舉行。
辛苦沒在怕,只要辦得成功就好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指教。

Read Full Post »

最近有一種新的抗生素telavancin剛剛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上市許可。

Telavancin是一種lipoglycopeptide,與vancomycin屬於同一類。Telavancin獲得的適應症是複雜性皮膚與皮膚構造的感染(cSSSI),包含methicilli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RSA感染是目前臨床上重要的問題之一,因為它對傳統的抗生素有抗藥性,通常只能用到vancomycin一類的藥物治療。Vancomycin除了有腎毒性以外,近年來部分MRSA對vancomycin也逐漸產生抗藥性,所以,vancomycin的使用常常出現副作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針對MRSA,尋找vancomycin以外的替代藥物是當務之急。

近幾年已經陸續有daptomycin, linezolid, tigecycline等等新藥可以用來治療MRSA,現在telavancin獲得使用許可,又多了一個選擇,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延伸閱讀:
New antibiotic approved

Read Full Post »

克流感(Tamiflu)用太多會怎樣?可能的壞處包括出現抗藥性,出現副作用。這些都已經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用太多克流感還有另一個大家從來都沒有聽過、沒有想過的壞處,那就是克流感會汙染環境

最近有一份來自英國的研究,利用一種metabolic pathway prediction system,預測克流感經大量使用以後,將會污染我們的環境。首先,克流感的主成分是oseltamivir,人體的肝臟會把它轉變成oseltamivir carboxylate (OC)。OC不會被人體代謝,它會直接排出體外,大約七成是由尿液中排出。OC有親水性,容易溶於水;OC不會揮發,也不會沉澱,它主要將一直溶解在水裡。Tamiflu被排放到環境中28天以後,只有少於20%會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其餘都將保留抗神經胺酸水解酶(Neuraminidase)的活性。

該研究中還利用英美各地的人口數、人口密度、雨量、下水道流量等等數據來預測克流感可能形成的污染。結果發現,在流感大流行的時候,克流感被大量使用,美國或英國部份地區的河川都將出現克流感(OC)的污染。

環境中受到Tamiflu污染的河水,有可能被鳥類或動物食用,最後又加速鳥類身上的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產生克流感的抗藥性。這些受Tamiflu污染的河水,也有可能污染人類的飲水,又被人類攝入體內。

克流感污染環境這樣的問題可能很少人想到,不過隨著克流感的使用增加,也開始獲得國外專家的重視。

原文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sed Widespread Use of Tamiflu

Read Full Post »

aspr

Asi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Research (ASPR)是由一群日本兒科醫師發起的學術組織,專注於兒童醫學的研究。ASPR每年舉行大會,邀集亞洲與世界各國的兒科醫學研究者,一起開會研討,交換研究心得。第六屆ASPR大會將於2010年4月15-18日,與台灣兒科醫學會第51屆年會一起在台北舉行。

第六屆ASPR的網站已經架構起來,即將開放各國人士報名與投稿。
aspr 6th

Read Full Post »

flu trend

我寫過幾篇和H1N1有關的文章,包括H1N1流感的症狀。大家如果在網路上google H1N1流感的症狀,有可能會跑到我的部落格來。我的部落格剛好有很強的統計功能,所以我可以知道每天有多少人來看我部落格的文章。

前一陣子,來看我部落格中有關H1N1文章的人暴增,反映民眾對H1N1感染的焦慮。最近來看我部落格的人慢慢減少了,可見大家對H1N1的恐慌已經稍歇。這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延伸閱讀:
Google大神,你真的很神- Google FLu Trends
Google Flu Trend

Read Full Post »

新流感的流行方興未艾,每天都有許多新的消息傳出。疲勞轟炸的結果,所有的人都已經變成專家。昨天我念小學的兒子問我,如果新的H1N1遇到舊的H1N1會變怎樣?

我當場啞口,這可是一個研究所級的題目啊!他居然也問得出來。

根據美國NIH的一份報告,在雪貂(ferret)所作的研究顯示,相對於季節性流感病毒,2009 H1N1新流感病毒具有生存上的優勢,當它與季節流感病毒一起感染雪貂的時候,它較容易在雪貂之間傳染,病毒量增加的速度較快,也會導致比較嚴重的疾病。當一隻雪貂同時感染了H1N1新流感病毒與H1N1或H3N2季節性流感病毒,它只會把H1N1新流感病毒傳給另一隻雪貂。

另外,這些研究並沒有發現H1N1新流感與季節性流感病毒之間有重組(reassortment)的現象。有專家擔心,兩種流感病毒株互相重組,會產生全新的病毒株,對人類造成更大的威脅。

根據這些結果,H1N1新流感病毒應該會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流感病毒株,等到相當比例的人口被感染以後,或大多數人打過疫苗以後,才會慢慢減少。

原文: 
Fitness of Pandemic H1N1 and Seasonal influenza A viruses during Co-infection

Read Full Post »

美國總統有一科技諮詢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e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最近發表了一份報告。該報告中預估,在今年冬天,新型流感的大流行將導致全美一半的人口被感染,一百八十萬人住院,醫療院所裡至少一半的加護病房將被流感病患佔據,有些地方的加護病房將供不應求,最後將有9萬人死亡。對美國人來說,出自總統的諮詢小組的報告,自然有其可信度,而這樣駭人聽聞的預測數字,自然也令人感到非常恐慌。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美國聯邦政府有一個諮詢委員會,最近建議如果有了H1N1新流感疫苗,而疫苗數目不夠全面施打,以下的人應該先打。

孕婦
醫療人員與急救人員
24歲以下的兒童與年輕人
六個月以下嬰兒的照顧者與同住的家人
具有某些疾病的成年人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隨著全球新型流感的病例快速增加,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發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在全球各地展開。

據報導,有一些疫苗廠已經完成新型流感疫苗的製造。例如位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AlphaVax公司,已經以細胞培養的方式做出首批新型流感疫苗。動物實驗發現,這些疫苗的免疫生成性(immunogenicity)很好,而且打一劑就可以了。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NM_EV71_receptor
(圖片出自這裡)

腸病毒(enterovirus)可以說是兒童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腸病毒的種類很多,絕大部分腸病毒感染都會自行痊癒,既使部份腸病毒偶而會引起腦膜炎,但是也不至於引起太嚴重的症狀,也不會留下後遺症。腸病毒71型是一個例外,腸病毒71型(EV71)感染有可能嚴重的腦炎,每年都給國內外的小孩很大的威脅。

為什麼腸病毒71型特別會引起嚴重的腦炎,原因並不清楚。一種普遍為大家接受的假說是「腸病毒71型具有特別的接受體(receptor)」,這種接受體讓腸病毒71型容易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這種假說雖然很有吸引力,但是大家並不知道腸病毒71型的接受體到底是什麼。

現在日本的學者找到了答案。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好長的題目)

流感有一種快速診斷工具,利用免疫學的原理,快速偵測流感病毒。只要用病人的鼻咽腔拭子或沖洗液,就可以在10分鐘內知道有沒有感染流感病毒。
quickview
(圖片出自這裡)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到上禮拜五(2009/6/26)為止,全美國H1N1新流感的累積個案數為27,717,死亡人數127。依此計算,新流感的死亡率是千分之四點六(0.46%),大約是每兩百多個人被感染,就會有一個人死亡。英國目前有4,250名確定病例,兩人死亡。死亡率是千分之零點四七(0.047%),剛好是美國的10分之一。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Vodpod videos no longer available.

more about “BBC NEWS | Health | How to make a swi…“, posted with vodpod

這是BBC在英國National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andards and Control (NIBSC)所作的訪問。影片中介紹流感疫苗的製造。首先,工作人員幫要幫雞蛋一個一個打洞,然後把病毒注射到雞蛋裡,然後放到培養箱裡大量培養病毒。雞蛋就像是流感疫苗的工廠一樣。據估計,大約要用9億個雞蛋才能製造3億人所需的疫苗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雞蛋裡大量複製,科學家通常需要先找到(製造)一種病毒,既具有流感的抗原(主要是H蛋白與N蛋白),又具有可以在雞蛋內大量繁殖的特性,這就是所謂的種子病毒株(seed strain)。然後再用這個病毒株來做疫苗。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這雖然不是很令人意外,但是還是讓原本的一絲希望破碎。

美國CDC剛剛(5/22)公佈了一項研究結果(MMWR 2009;58(19);521-524)。他們測試了打過季節性流感疫苗的個案,在打之前與之後是不是具有對抗新型流感病毒的抗體。結果發現,打季節性流感疫苗,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對付新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抗體。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自從爆發H1N1新流感以後,swine這個字暴紅。比avian還紅。

流感叫做influenza,簡稱flu。流感是一種zoonotic infection,叫做人畜共通疾病,除了人類,很多動物也會得到流感。感染豬的流感就叫做swine flu (請注意發音,很多人唸成swan flu,變成天鵝流感了),感染禽類的流感就叫做avian flu。Swine跟avian都是形容詞,swine是豬的形容詞,形容所有跟豬有關的事物,avian則是形容所有跟鳥類(包括雞、鴨、水鳥等等)有關的東西。同理,如果是馬的流感就叫equine flu,因為equine是形容和馬有關的事物。但是馬總統不可以叫做equine president,因為這樣不尊敬,而且馬總統跟horse無關。狗也有流感,狗流感叫做 canine flu。貓流感叫做feline flu。

流感病毒通常是不太會感染其他動物的,如果有,老鼠流感就叫做murine flu,牛的流感叫做bovine flu,猩猩的流感叫做simian flu、綿羊的流感叫ovine flu,兔子的流感也許可以叫做leporine flu,但是後面幾種動物的形容詞實在有點罕用,恐怕很多人都不懂,不如就叫sheep flu或rabbit flu,應該也可以吧!

延伸閱讀:
Animal adjectives

Read Full Post »

到目前為止,新型H1N1流感對克流感(Tamiflu)仍無抗藥性。一旦新型流感真的大規模流行開來,克流感對於疫情的控制很重要。

tami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R Rabadan剛剛在Eurosurveillance發表了一篇文章:
The origin of the recent swine influenza A(H1N1) virus infecting humans

他利用WHO公布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序列,與基因庫內的流感病毒基因資料比對,來分析新型H1N1流感(豬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結果發現它的八段病毒基因中的六段來自北美洲的豬流感病毒,另外兩段(NA and M) 則是來自於歐亞洲的豬流感病毒。這隻新流感病毒的HA基因與北美洲的豬流感病毒A(H1N2)及H3N2s最接近;NA基因則是與1992年分離到的A型流感相似。

R Rabadan的研究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病毒真的是一個大雜種。

Read Full Post »

symptoms

美國CDC已經公佈紐約州某高中罹患新型H1N1流感個案確定病例的初步調查報告。以上是各種症狀在個案出現的比例。從當中可以看出,新型H1N1流感的症狀很不具特異性,跟傳統的流感很像,光靠症狀很難判斷是否感染新型H1N1流感。新型H1N1流感的確診還是需要實驗室的檢驗。還好,95%的個案都有發燒加上咳嗽、喉嚨痛,符合CDC的個案定義

(請不要再留言問你是不是新流感,因為我不可能知道。若身體不舒服,請看醫生。)

Read Full Post »

如果有人問說豬流感(2009 H1N1 influenza)怎麼確認,我想就是採檢體然後作 real time RTPCR。
如果有人問說豬流感的real time RTPCR怎麼做,我說WHO的網站有完整的protocols。
如果有人問說WHO的protocol怎麼找,我說如果你不會用google,點下面這裏就可以。
cdcrealtimertpcrprotocol_20090428
(裡頭還敎人怎麼order kits。)

如果有人已經確定遇到豬流感病毒,而且還想作作看它有沒有抗藥性,WHO也有敎。
pyrosequencing_20090428

Read Full Post »

這次引起恐慌的新型流感H1N1病毒,含有歐洲亞洲常見的豬流感基因片段,卻爆發在美洲。事實上,它的基因同時含有人流感、禽流感與豬流感特有的片段,暗示它可能來自各種動物流感病毒的組合。

因為它被叫作豬流感,全球豬肉價格暴跌,部份國家禁止豬肉進口,尤其是美國生產的豬肉。更有甚者,埃及為了防制豬流感,下令把境內所有的豬都殺了。為了拯救被誤會的豬(與養豬工業),美國政府說這個豬流感病毒從沒有在豬隻身上發現過,有可能根本不會感染豬。建議改稱這隻病毒為2009 H1N1 flu,不要再叫它豬流感。

2009 H1N1新型流感也好,豬流感也好,重點不是它會不會感染豬,重點是它已經會感染人,而且會人傳人,不必接觸豬也不必吃豬肉就會被感染,所以很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

Read Full Post »

雖然這兩年許多人類H1N1流感病毒(human H1N1 influenza virus)對克流感(Tamiflu)出現抗藥性,最近引人注目的豬H1N1流感病毒(swine H1N1 influenza virus)對克流感還是有效的。

這是根據美國CDC的說法(點圖看原文)。
antivirals-2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以下內容出自BBC的報導

3/18 墨西哥發現不尋常的流感個案增加現象
bbc_swine-flu_1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大家擔心禽流感好多年,結果沒想到是豬流感(swine flu)先發難。

報載美國及墨西哥爆發人類感染豬流感H1N1,墨西哥可能已經有81人死於豬流感。美國與墨西哥都有一些學校已經關閉,所有人莫不戴上口罩,人心惶惶。

mexico
(圖為執勤中的墨西哥警察,出自Reuters)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在美國CDC發表的一項有關豬流感(swine flu)的初步建議中,暫時對豬流感的病例定義如下:

1. 確定病例:
急性呼吸道感染(定義如下)的個案,合併實驗室確診為A型豬流感(H1N1)感染。
所謂實驗室確診為A型豬流感(H1N1)感染可以有以下三種:
A. real-time RT-PCR
B. 病毒培養
C. A型豬流感(H1N1)病毒的抗體濃度有四倍上升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要先準備美金68,000。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的基因圖譜已經解密,但是每個人的基因都有些差異,有沒有人想要知道自己的詳細基因圖譜?

dna現在有一個機會,X Foundation與Knome公司合作,拍賣基因圖譜。任何人只要上eBay競標,底價68,000美金,得標者將可以獲得Knome的科學家為其基因做完整的定序解密。

 

請看CNN的報導

Read Full Post »

acpid-logo-b-61

2010年的ACPID將在台灣舉辦,上圖示大會的logo,我覺得還蠻漂亮的。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幹細胞研究是最近幾年來熱門的話題,由於幹細胞有各種潛能,可能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它的研究有可能帶來生物醫學上重要的突破,為目前無藥可救的疾病帶來一線希望。例如脊椎受傷的超人(Christopher Reeve),生前就一直鼓吹開放幹細胞研究。美國前總統雷根的夫人,也一直主張開放幹細胞研究,以造福老年癡呆症等嚴重的疾病。但是幹細胞的研究也很有爭議性,反對幹細胞研究的聲音主要來自宗教界,因為幹細胞的研究有可能牽扯到一些倫理的爭議,例如為了取得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研究,可能導致墮胎的增加等等。美國前任總統布希在2001年8月,禁止任何政府的研究經費用於任何幹細胞的研究。這樣的禁令讓美國的幹細胞研究受到一些限制,想要研究幹細胞的學者只有私人研究機構的資源可供利用,得不到政府的經費補助。有些研究者甚至被迫「用腳投票」,向美國以外的研究單位發展,以規避美國的禁令。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克流感(Tamiflu, 學名是oseltamivir)是一種治療流感病毒感染的藥。它是一種neuraminidase抑制劑,neuraminidase存在於流感病毒表面,流感病毒利用hemagglutinin與人類細胞表面的接受器sialic acid接合,當流感病毒複製完成要離開宿主細胞以前,必須靠neuraminidase切開hemagglutinin與sialic acid的結合。克流感可以阻斷neuraminidase的這個步驟,導致流感病毒無法離開人體細胞,也就不能感染下一個人體細胞。在面臨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威脅的今天,克流感一直被醫生們寄予厚望,希望流感發生大流行的時候,它可以成為人類的救命仙丹。WHO也建議各國要儲備適量的克流感,以便在發生大流行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台灣還曾因為向藥廠買不到克流感,要求進行強制授權,自行製造克流感

tami resis
(圖片出自N Engl J Med 2009;360(10):953.)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麻疹怎麼診斷?

這是麻疹的柯氏斑點(Koplik’s spots):
1
(按圖看原圖)

最近傳出一些麻疹疫情,病例數不多,不過已經夠令人擔心了。最危險的大概是六個月到一歲出頭,還沒有打痲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嬰幼兒。台灣已經很久沒有麻疹病例了,可能有的醫生對這個病已經生疏了。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小孩生病了,可以上學嗎?什麼時候才可以上學?如果小孩是流感、是腸胃炎、或是腸病毒答案會有不一樣嗎?這是常常被家長問到的問題,相信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最近看到紐約時報專欄醫生作家Perry Klass的相關文章,頗有同感。

小孩有嚴重的咳嗽或腹瀉時最好不要上學,但是要怎麼定義"嚴重"?我個人覺得最簡單的標準是小孩有發燒就不要上學、小孩若是虛弱到不想上學也不要上學。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2009/2/12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兩百歲生日。而以下是最近在The Scientist看到的文章。
1
(圖片出自The Scientist的報導,原信件珍藏於英國劍橋大學博物館。)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長久以來,醫生們常有機會參加藥廠舉辦的研討會,享用藥廠提供的餐點、接受藥廠贈送的小禮物,例如原子筆、便利貼等等。社會上一直有人對醫生與藥廠的關係有所疑慮,他們認為藥廠提供這些福利給醫師,要的不外乎希望醫生多用他們的藥,幫他們賺錢。部分病患因此擔心醫生開藥會受藥廠影響,犧牲病患的權益。或者這些額外的費用中將轉嫁於藥費上面,增加病人的負擔。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發一下疫苗券吧!

繼消費券引起轟動以後,台北市與高雄市政府打算加碼發放食物券。這些作為我都贊成,因為刺激消費很重要,救助貧困也很重要。我只是覺得還有其他一樣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有越來越多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保護兒童的健康,可是這些新疫苗通常都要價不斐。一個新生兒如果全部自費疫苗都打(四劑五合一+二或三劑輪狀病毒+四劑肺炎鏈球菌+兩劑A型肝炎),在兩歲以前大約要花兩萬多塊錢打疫苗。兩萬塊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很多家長也因為負擔不起,只好放棄施打。

如果政府可以花錢幫兒童支付自費疫苗的費用,除了大大促進下一代兒童的健康,也可大大減輕家長的負擔。也許有人說政府財政困難,無力負擔這樣大筆的費用。但是真的是如此嗎?每年新生兒數目大約二十萬,一個人以兩萬計算,總共大約要40億。這當然是一比大數目,但是不是遙不可及。消費券一次就發了八百多億,照以上的算法,可以供台灣所有新生兒打目前自費的疫苗打20年。如果採取部份補貼或擇對像(例如低收入戶或第二胎以上)補貼的方法,還可以更省。

花了預防注射這筆錢也許不能立竿見影美化經濟數據,但是可以促進兒童的健康、減少兒童看病治病的醫療支出,間接的減少父母親為了照顧生病兒童的工作損失與心理壓力等等。長遠來看,絕對是一項有意義的投資。

台灣沒有天然資源,唯一的資源就是人力,提升國人的免疫力與健康就是提升國力。沒有健康的下一代,怎麼拼經濟?

Read Full Post »

1
(圖片出自ABC的報導)

偶爾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母奶可以餵到幾歲?

這問題我其實也有一點困惑。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完全餵母奶,六個月以後持續餵母奶(並搭配副食品),母奶餵到至少一歲。WHO對這個問題的建議是母奶餵到兩歲或更大。對於「最大」可以餵到幾歲,並沒有明確的建議。他們的說法是「continue after two years of life as long as mutually desired by mother and child」,意思是說只要媽媽與小孩想要,不管餵到多大都可以。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另類收藏

美國麻州的州參議會議員(Massachusetts State Senator )THERESE MURRAY最近提出一項法案,禁止藥廠贈送任何禮物給醫生。

長久以來,藥廠為了促銷推廣他們的藥,或搏得醫生們的好感,常常會送一些小禮物給醫生,包括印有藥名的筆、杯子、便利貼等等。這些小東西通常不是很貴重,但是難免還是有利益衝突的爭議。畢竟醫生有可能無意間受到這些禮物的影響,改變開藥的習慣。而醫生開藥應該基於病患的最佳利益,不該受藥廠的影響。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當眼框周圍出現瘀血的時候,也就是眼睛周圍黑黑一圈的時候,代表這個人可能有顱骨底部骨折(skull base fracture)。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的患者,有時也會在眼睛周圍有黑黑一圈瘀血,因為這種腫瘤常常會轉移到顱底一帶的頭骨,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導致眼框周圍出血。這種情形,常常被形容為raccoon eyes。
3
(圖片出自 NEJM 2003;349:e4。)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美國的Institute of Medicine在2003年,建議醫院限制住院醫師每週工作不能超過80小時(注意,每週喔)。最近他們進一步建議醫院規定內科與外科的住院醫師,連續工作(值班)時間不可以超過16小時,而且每24小時至少要有5小時的睡眠時間。(是的,我沒有寫錯,可能很多人不曉得,住院醫師常常白天工作晚上值班,一忙起來有可能超過24小時不能睡覺。)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根據CNN的報導,今年四月在倫敦舉行的一項醫學會議(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Leukemia Conference)中,有人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中發現,小時候有上托兒所(day care center)的小孩,長大以後發生白血病(leukemia)的機率比沒有上托兒所的小孩低了30%。可能的原因是,人類免疫系統的成熟,經歷適當的感染是必要的過程。保護過度的小孩,免疫系統沒有機會接受病菌的刺激與訓練,比較有機會變成白血病。

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人主張小孩子常常感冒,比較不會變成過敏兒(清潔理論)。現在,又有證據指出,小孩上托兒所常感冒的話,長大以後比較不會得白血病。希望這樣的研究結果,會讓因為送小孩上托兒所而讓小孩常常感冒的家長,比較不會那麼自責或焦慮。

消息來源:
Day care decreases leukemia risk

Read Full Post »

WPCCID 2008 圓滿閉幕

20081202_5685
WPCCID就是Western Pacific Congress on Chemotherap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也就是"西太平洋化學治療與傳染病大會“,今天在台北圓滿閉幕(11/30/2008-12/3/2008)。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世界愛滋病日

Support World AIDS Day

1988年,「聯合國HIV/AIDS計畫」訂每年的十二月一日為「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藉以喚起世人對全球愛滋病毒感染的關心,至今年已經是第21年。每年的World AIDS day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2008)的主題是: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 Leadership。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

google-flu-trend

當你感冒的時候,你可能會以你的症狀作為關鍵字,上網去找相關的資訊。例如,你會搜尋"發燒"、"頭痛"、"流鼻水"(當然目前只有英文)等等字眼。Google利用這種現象,以其使用者使用這些關鍵字的次數,來估計流感(flu)流行的趨勢。同時,google可以根據使用者的IP,知道使用者所在的位置,所以Google同時也可以畫出一個各地流感流行的地圖。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馬來西亞沙勞越(Sarawak)的衛生單位發出警告,明年(2009)沙勞越可能會出現大量手足口病病患。

手足口病通常發生在兒童,病童會出現發燒、口腔黏膜出現潰瘍、與手腳出現皮疹(水泡)。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病毒引起,最常見的是克沙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也可以由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引起。克沙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通常很輕微,大約一週的時間之後,幾乎所有病童都會完全康復。腸病毒71型則有較高的機率發生併發症,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出現昏睡、嘔吐、抽筋、心肺衰竭等等症狀。夏秋天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

馬來西亞沙勞越每年都有很多手足口病的病患,2008年一月到十月,當地已經報告有6千多位手足口病病患。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Hütter有一位42歲的旅德美國人,患了白血病(leukemia),必須接受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治療。麻煩的是他同時帶有愛滋病毒(HIV)。幫愛滋病毒帶原者進行骨髓移植很可能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移植進去的骨髓,可能很快就遭愛滋病毒感染而破壞,終將白忙一場。然而,這位美國人的德國醫師Dr. Gero Hütter可不這麼想,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在今年剛剛結束的ICAAC當中,有一項關於應該何時開始治療愛滋病患的研究結果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這是一個NA-ACCORD study。這項研究自1996年起追蹤了8,000多位愛滋病患。主要的結果發現,CD4數目在350至500之間便開始治療的人,預後比CD4下降到200至350才開始治療的人好,死亡的機率下降了70%。

有關愛滋病患應該何時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問題,專家們大概已經爭論了20多年。1990年代初期,大家認為應該要early treatment,因為當時大家開始了解愛滋病毒在感染早期就大量複製。後來,專家們認為不應該太早開始治療,因為大部分個案的免疫力可以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太早治療徒然增加副作用與抗藥性。所以,目前的建議是以病人的臨床症狀、CD4數目、與病毒量作為開始治療的判斷標準。出現愛滋病的症狀、CD4數目很低、或愛滋病毒量很高的人應該開始治療,否則以先不治療為宜。

這項研究結果的發表,會不會改變目前的共識? 說不定在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專家,提早為沒有症狀的愛滋病帶原者開始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消息來源:
The Big HIV News from ICAAC/IDSA

Read Full Post »

肺結核自古至今一直是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全球有一百五十萬人死於肺結核。另外,有至少20萬愛滋病患者,死於和肺結核有關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一直以肺結核的防治為其工作重點之一。研發出安全有效的肺結核疫苗是各界共同的期待。現有的肺結核疫苗是卡介苗,它雖有部分的效果,但是不能用在愛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不全的病人身上,因為卡介苗是活的疫苗,用在免疫力不全的人身上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後果。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28年前,美國有一位婦人Abbey Meyers陷入了絕望之境。原本她的兒子因為患有妥瑞氏症(Tourette’s syndrome)正在接受一種實驗用藥(pimozide)的治療,Abbey Meyers與她的醫生都認為,這種藥對她的小孩有某個程度的效果。後來,製造該藥物的藥廠(McNeil Laboratories)放棄製造該藥物,因為臨床試驗發現該藥物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沒有效,原本精神分裂症是這個藥主要的潛在銷售對象,妥瑞氏症的個案數遠少於精神分裂症,藥廠評估光賣給妥瑞氏症的患者,無法回收所有研發與製藥的成本。在看不到市場前景的情形下,該藥廠決定放棄該藥物的研發與上市。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中國的福建爆發腸病毒流行,今年(2008)十月已經有113名病例,其中有3人死亡。死亡的都是小於一歲的嬰兒,都住在Jian’ou市。原本在七八月份腸病毒的疫情已經有所緩解,到了十月份,又出現一波高峰。據統計,今年之內,中國南方各省幾乎都有腸病毒流行,四月到五月出現一波高峰期,至少有42名病例死亡。

這情形跟台灣的很類似,每年腸病毒的高峰期是五到六月,暑假時疫情稍緩,九到十月會有另一波較小的疫情。

消息來源:
Toddler virus flares up again in China, kills thre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 ASIA (26): CHINA (FUJIAN)

Read Full Post »

即使你打造了一把好劍,敵人可能也準備好了一個好盾牌。細菌的抗藥性,就是這樣一類的故事。人類從1930年代發現盤尼西林之後,一直陸續研發出許多抗生素。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細菌適應的速度超過人類的想像,很多細菌對很多抗生素都產生了抗藥性。新抗生素的研發又遇到了瓶頸,近年來新藥上市的數目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點減少。人類對細菌的戰爭漸漸居於下風。

圖片顯示1998-2002通過美國FDA或歐盟EMEA核准上市的新藥。出自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 2003;2:95-96(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冬天是許多呼吸道病毒活躍的季節,最近天氣涼了,小朋友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腺病毒(adenovirus)的病例就增加了。流感病毒也是冬天常見的病毒,只是目前暫時還沒有明顯增加。病毒感染增加以後,呼吸道的細菌感染也會隨著增加。因為病毒感染會導致人體呼吸道正常的防禦功能喪失,導致細菌乘虛而入。最近細菌性肺炎,尤其是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確實也有略為增加的情形。

最近看到一份有趣的研究報告,它說在1918年全球大流行西班牙流感的時候,許多死亡的個案其實是死於細菌性肺炎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最近歐洲有好幾個地方,包括捷克(Czech)與搭托維亞(Latvia),發生A型肝炎流行。自2008年初至2008九月,捷克已經有六百多位A型肝炎的個案,拉脫維亞則有將近八百位個案。

cases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的病因不明,患者會發燒超過五天,合併草莓舌、結膜炎、頸部淋巴節腫大、皮疹、肢體末端紅腫等變化。這些症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部份川崎病患者會出現冠狀動脈發炎,導致冠狀動脈變形,形成血栓甚至阻塞,危及生命。

在有了靜脈注射型免疫球蛋白(IVIG)以後,川崎病的威脅就被解除了絕大半,因為只要用IVIG治療,川崎病很容易被治癒,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機率也大幅下降。但是,偶爾會遇到少數(10-20%)川崎病患者,對IVIG治療沒有反應,不會退燒。這時候就必須用到第二次IVIG,或加上類固醇等等其他的治療。而這些人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機會也比較大。以前有研究說,部分廠牌的IVIG由於製作過程不同,導致效果比較不好。至於什麼樣的病人比較容易對IVIG治療沒有反應?最近則有一項研究提供了答案。 (繼續閱讀…)

Read Full Post »

Older Posts »